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探索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推动新时代金融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奋力开拓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这条道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其根本之义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西方金融市场的诞生建立在资产阶级革命和近代民主政治体制所确立的现代私人所有制基础之上,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创设与演进其底层逻辑主要是服务于价值交换与资源配置。然而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说明这种自由放任的金融市场功能定位并不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且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方向相背离。因此,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出发,可以看出坚持人民性是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遵循,必须将金融为民、金融利民、金融惠民、金融便民、金融富民的“人民性”理念融入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构建进程中。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人民性”,“人民性”对金融工作的现实指导意义更加凸显,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必须以人民性为基本立场和实施方法。坚持金融工作的人民性意味着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金融发展的普惠性和安全性,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金融需求,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金融发展成果。
随着经济结构持续转型升级,居民财富配置结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从房地产投资逐渐转向金融资产投资已成必然趋势。财富管理作为资本要素配置的重要枢纽,是帮助居民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和传承、服务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途径。从国内外实践来看,财富管理转型分三个阶段,产品销售、资产配置、账户管理。目前,国内证券行业在践行向财富管理转型升级的进程中,主流是从产品销售往资产配置过渡的阶段,部分头部证券公司则在进一步向账户管理的第三阶段业务模式进行探索。但不论是何种阶段、何种变化,以人民需求为中心始终是财富管理转型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要素。
“新国九条”指出资本市场必须始终践行金融为民的理念,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更加有效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助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客户财富增长是资管行业天然的使命。近年来资管行业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公募基金降费降佣、私募基金规范发展、信托行业回归本源等,都展现了资管行业坚持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把投资者回报放在突出位置、更加注重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和满意度的发展决心。券商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广泛营业网点和专业服务能力,大力发展普惠性财富管理,努力让普通中小投资者充分分享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红利,是践行金融工作人民性的重要体现。
财富管理转型进程加速催生资管行业的成熟发展,而与资管行业规模跨越式发展始终相伴的是国内托管业务的规范化和体系化建设。从最初的公募基金、保险资产托管发展到私募证券、私募股权、券商资管、期货资管、银行理财、信托计划、养老金等多个领域,基金托管参与主体从最初的国有五大行逐步扩展至股份制银行、中小银行和证券公司,产品覆盖面不断拓展,客户触达点显著增多,服务供应链持续延长。作为资管行业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国托管的本源就是保障受托资产安全,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国家金融稳定,担当为民托管使命。于资管市场的具体运作而言,托管人履行着法律法规、行业规范赋予的权利义务,保障投资者所投产品依法依规、安全稳定运作,特别是为中小投资者构筑起安全屏障,防范化解资管产品多层嵌套、场外配资、杠杆超限、利益输送等各类风险,对异常情况及早发现和预警。资管新规落地以来,去通道、去嵌套、限非标、禁止资金池、打破刚性兑付等一系列扶优限劣制度改革使得资产托管作为投资者利益保护“压舱石”的作用更加凸显。
习指出,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要站稳人民立场,增强服务的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更好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基金托管机构践行金融工作人民性,旨在“以人民为中心”,将保护投资者权益以及服务居民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置于首位,通过履行资金保管、投资监督、信息披露等各类职责,帮助投资者识别并规避市场中的潜在风险,切实维护广大投资者的资产安全和合法权益。我国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占比较高,抗风险和自我保护能力偏弱,合法权益易受侵害。加之近年来资管行业内诸如私募基金失联、合同违约、虚假净值等风险事件的频发,投资者权益保护正面临严峻考验。随着资管和财富管理行业进入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时期,托管机构需紧跟监管政策和市场动向,在专业服务、资源整合、金融科技以及风险管理等领域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积极应对挑战。
自2014年第一季度到2024年第二季度,我国资产管理规模实现了从19.86万亿到70.60万亿的飞跃,增幅约3.55倍,彰显了大资管行业迅猛发展的强劲势头。在这一过程中,各种创新投资工具、底层投资标的、投资产品类型层出不穷,为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也为广大居民家庭的财富管理拓宽了投资渠道。然而,产品结构的复杂性、跨境投资盛行等趋势对资管产品在产品设计、投资运作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托管机构作为连接资管链条资产端和资金端的重要纽带,在新的资产类别和投资策略不断涌现的趋势及背景下,其专业服务能力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在交易结构复杂、交易品种丰富以及涉及高杠杆操作的产品中,托管机构需深入掌握其底层架构与内在逻辑,确保金融产品的设计严格遵守监管规定,同时加强对风险点的监测和预警,及时识别并应对潜在风险,切实履行投资者权益保护的要求,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同时,创新产品在投资运作过程中,往往伴随着频繁的交易操作、跨市场的投资组合配置,以及较高的资金流动性的需求。这些因素对托管机构在交易结算、估值核算和资金清算等关键的运营环节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
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在财富管理转型的大背景下,各类资管机构面临着专业化和业务多元化发展的压力,对券商投研、资金、交易品种及执行等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托管机构作为资管产品服务的“入口端”,具有“连接广”、“数据全”的特点。“连接广”是指托管业务涵盖资管产品从发行到清盘的各个业务环节,与资本市场联系广、程度深,因此能够成为连接客户需求并匹配对应服务的枢纽;“数据全”是指托管业务沉淀了庞大的业务数据,依托这些数据进行挖掘能够提升客户服务的精准度。以托管服务为“底座”,如何高效整合券商内部其他金融服务,为客户提供从传统的标准化服务延伸至围绕各类资管产品打造“托管+研究+资金+交易+增值”的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是各类托管机构面临的新挑战。
数字化和信息化大趋势下,互联网金融的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数字化转型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金融服务也变得更加场景化、智能化。国内托管机构经过26年的发展,由起初的一个与基金相伴而生的功能性业务、提供基础托管服务的后台机构,逐渐演变成为链接投资者、资管机构以及全市场交易结算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的核心枢纽,积累起能够覆盖资管行业不同维度、不同类型的海量数据。如果这些信息能够进行整合加工,再借助多维的数据分析计算,可以广泛应用在投资服务、绩效分析、效率提升、风险管理等各方面,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但其复杂程度也不言而喻。
托管机构作为资管产品的全周期服务机构,其所处理的业务种类、复杂度、成交金额等远超零售业务,同时还涉及大量的数据交叉和链接。海量数据信息的采集汇总、互联互通的系统架构、专业清晰的数据分析等,既要求托管机构能够保障持续的IT技术和人才队伍支撑,同时也要求托管机构具备推动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的专业能力,以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市场变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防范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强调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而近年来,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业务创新、技术创新,以及加速开放后带来的跨境市场金融产品创新、境内外资金流动等,在助力金融行业转型发展的同时,也让市场参与主体所面临的风险类型更加多样和复杂。在此背景下,行业监管政策不断趋于规范化和精细化,指导金融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措施,增强风险识别和防控能力。
托管机构作为拥有“双重身份”的市场参与者,是金融服务的提供商,也是资管行业稳健发展的监督者,因此既要严格遵守各项业务规范,同时更要承担起推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的重要职责。因此,托管业务的风险管理模式正在从“风险化解”向“风险预防”转变,从“人工风控”向“数智化风控”转型,只有不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探索新的风险管理手段,升级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理的全环节风险管控体系,才能切实履行托管机构业务职责。同时,将托管业务中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创新思路,赋能资管行业的“顶层设计”完善和制度规范建设,进而为市场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金融事业起于为人民服务,兴于为人民服务。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要求聚焦效能和安全促进数字金融发展,进一步明确金融要把握机遇、重视安全,健全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金融监管体系,打造全方位风险管理体系,保障中小投资者利益,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立足于新形势、新要求,如何切实发挥托管职能践行“人民性”要求,赋能资产管理行业专业能力建设,打造行业良好发展生态,是托管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必答考卷。
“传统与创新并举”是托管机构加速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产品设计创新、服务内容创新、运营管理创新、流程机制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基础托管服务做强做优,结合深耕运营服务能力建设,例如ETF估值运营、T0自动估值、资金极速划拨、一键智能信披等;增值服务做深做广,整合公司内外资源,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开展绩效评估、数据分析、风险预警、跨境服务等多元化增值服务,为资管行业创新做好全方位支持,助力提升投资者长期投资回报。
长江证券积极推动服务升级转型。一方面,推动基础服务标准化。账户管理、资产保管、估值核算、投资监督、信息披露等托管基础服务,是托管机构赖以生存的基础。对内,长江证券不断优化标准操作流程和有效的质量评估机制,确保操作流程和服关于球友qyh会体育务质量的标准化;对外,积极参与行业研讨,协助监管制定统一的行业执行标准,充分发挥专家智库作用。另一方面,推动增值服务多元化,主动拓展服务半径,全面助力资管行业发展。为资产管理人提供包括税务咨询、合规咨询、备案辅导等增值服务;充分挖掘托管的底层数据价值,为管理人提供“六位一体”的产品投资绩效分析服务,多维度、多元化进行产品诊断,辅助投资决策,快速响应客户个性化需求。
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托管机构需要建立科技与金融高度融合的智能化运营平台,实现跨系统业务流和数据流互联互通,从而提升运营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将托管机构人力资源释放到更有价值的业务创新和科技创新中,强化科技对业务的引领作用,搭建多元融通的服务渠道,从传统线下模式转向数字化线上管理,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长江证券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优势,依托业务部门与信息技术部门共同建立的“业务共创实验室”,积极推动业务与科技融合,带动业务能力和经营效率双提升。业务运营上,利用RPA和AI等科技手段持续突破运营瓶颈,实现了超过60%产品的自动化运营,人均业务承载量持续提升;在投资清算和投资监督环节利用OCR和NLP等技术对各类型文档进行要素解析和提取,大幅减少人工操作;自主构建和持续完善各类业务监控体系,通过不断总结建立了100余项系统校验和检查机制,保证运营结果准确输出。自主研发的“金管家”管理人服务平台,构建了以智慧运营、智慧管理、智慧客服、智慧风控为核心的一站式运营解决方案,通过打通银行、券商、估值、清算、注册登记和银行间市场等多系统数据壁垒,构建一站式数据整合和处理能力。客户可通过“金管家”平台一站式完成业务办理、数据查询等全流程操作,完成了从纸质文件到电脑客户端和手机端的全面数字化转型。
行业创新发展与风险并存,作为金融体系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一方面,托管机构要强化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建立涵盖托管业务各环节的风险矩阵模型,确保在控制设计和执行层面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聚焦新技术应用,提高智能风险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更需要积极参与到行业规范建设中,共同推动业务操作、信息披露与数据传输标准的统一,提升行业专业化水平,践行资管行业保障者、监督者的角色定位。
长江证券自展业起就将合规文化建设作为业务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致力发挥托管业务的“基石”作用,前瞻性搭建了客户舆情风险监测系统,智能化监控产品嵌套层级、自动化整合和监测场外交易风险,从私募基金产品资金募集、投资运作、清算退出等各环节不断强化内控措施和风控机制。同时,联合公司内部多业务条线,共同打造针对资产管理机构的系列培训活动,解读法律法规、监管政策及产品备案反馈等,及时向基金管理人传达最新监管动向,为行业合规文化发展贡献力量。在面对行业规范难题时,长江证券积极参与到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方面的研究中,申报证券业协会业务标准课题研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为提高行业标准、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托管机构一方面连接投资者,一方面对接资管机构、交易结算机构。随着行业分工的进一步精细化,托管机构已逐渐成为资管行业的核心枢纽。通过与全市场基础设施、各类参与主体以及金融监管部门的交互,进一步完善托管产品标签体系建设和市场数据与托管数据映射,在合规的前提下与各类机构、监管部门实现数据共治共享,进而以托管基础服务为依托,延伸业务链条、打通业务壁垒,搭建全渠道、全视野、全周期的服务体系,有利于打造大资管、大财富行业开放、合作、多赢的服务生态圈。
证券类私募是资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券商的重要服务客群。长江证券以服务实体经济和居民财富增长为宗旨,依托集团优势,聚焦证券类私募基金服务,构建“金长江”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和“金航母”长期投资资金平台,形成利益共同体,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4月,长江证券推出私募客户综合金融服务品牌“金长江-私募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陪伴式服务。品牌以“长江研究”为驱动,提供包括资金、交易、运营、对冲和增值服务在内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同时,长江证券不断升级服务模式QY球友会体育新闻,协同信托机构、第三方销售、银行理财子等外部资方机构,构建多层次资金服务体系,打造“金航母”百亿资金平台,不断扩展平台容量,构建研究为核心的买方配置生态圈,依托自身建立的私募基金研究分析体系,持续扶持优质私募做大做强,并以此优选资方配置标的,推动长期资金入市,实现多方共赢,助力构建“长钱长投”良性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