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能源行业就业人数与2019年前相比增加340万人以上。其中,清洁能源领域就业岗位增量成为推动总量增长的主动力。
整体上看,清洁能源领域就业岗位数量在能源行业中占比超过一半,不仅首次超过传统能源行业,更是创下历史新高。其中,一半以上的能源领域就业增长来自五大行业:太阳能光伏、风能、电动汽车和电池、热泵、关键矿产开采。在这五个行业中,太阳能光伏领域就业岗位数量最多,创造了400万个就业岗位。
从地区来看,过去三年,全球各国清洁能源领域岗位数量增长都十分可观,其中,中国清洁能源领域就业岗位增速尤为明显。数据显示,中国能源领域就业岗位中有60%来自清洁能源行业。
《报告》预测,全球能源行业工作岗位增长还将持续数年,到2030年,全球清洁能源领域将新增至少800万个就业岗位。
近日,专业招聘机构猎聘发布了《2023新能源行业人才趋势报告》,对新能源行业人才及细分重点领域进行分析。
从近三年新能源企业发布职位需求上看,新发职位的企业数或企业发布的职位数增长均呈稳步上升态势,继2021年爆发式增长后,2022年新能源企业人才需求增长相对放缓,但仍然稳步上升。
从地域上来看,全国新能源行业发布职位省份Top10上,广东、江苏、浙江省需求最为旺盛,值得关注的是,西部地区的陕西、四川省需求也跻身Top10行列。
青海、内蒙古、宁夏、新疆等地区职位发布量较高,头部光伏企业引才策略对销售类、管理类职位的需求热度较高。
头部电池企业工程师需求集中度高,工程师薪资涨幅最大平均涨幅为30.3%。
河南、山东、江西等省份职位发布量较高,汽车设计与研发、机械设计/制造、硬件热招职能位列前三。
头部风电企业的特性是都为偏大型的央国企,销售、电气工程师、财务经理热招职位位列前三。
更值得关注的是,清洁能源行业研发、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紧缺。例如新能源研究院院长、核心研发人员,年薪待遇即使达到四五十万,甚至百万仍然很难招到人。
据中国能源报报道,仅以光伏产业为例,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初,我国光伏产业从业人员总量约300万人,2022—2025年年均新增需求约10万人,但实际年均新增人才供给量却只有4万人。
中国石油深入贯彻落实习“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围绕国家“双碳”目标和战略发展需要,全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全面布局和提速发展新能源业务,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石油“新”力量。
近年来,中国石油新能源业务从零起步、夯基垒台、加速发展,一年三跨步,一步一台阶。特别是2023年,中国石油新能源业务发展不断提速、乘风破浪、全面开花,新能源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新疆建设首个百万千瓦光伏项目、在吉林启动首个集中式风电项目、在北京投运首个中深层地热供暖试点示范项目,在甘肃启动建设首个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一个个新能源大项目相继启动或投运。
面对“双碳三新”快速发展,在中国石油集团党组统筹部署下,中国石油人力资源部单独设置“双碳三新”人才“强基”专项行动,并在“人才强企工程提升年”活动中进行专题部署,所属企业以“高端引、骨干育、内部转”等方式,持续优化“双碳三新”人才成长环境,加快集聚和储备一批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视野和引领产业快速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青年骨干及创新团队,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庆油田搭建新能源核心人才库,与浙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知名高校合作开展全链条培训;建立“碳资产”人才培养机制,多人获全国“碳排放管理员”证书和人社部“碳资产管理”培训证书;与深圳新能源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展重大项目合作和人才双向交流,优选该油田内部技术人才,共同合作探索研发地热能开发利用、智能微网等先进技术。
辽河油田不断完善新能源人才库,在科研单位设立新能源类研究机构,增加新能源业务专家、专业技术岗位;采用“项目+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一对一”导师带徒、给青年人才“压担子”、现场一线“蹲苗”培养等方式,多名青年已成为项目负责人;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顶尖院校建立合作模式,开展技术交流座谈;采取“训战结合”分组研讨等方式,打造新能源人才培训项目,形成一系列新能源科研成果和专利。
长庆油田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新能源头部企业的技术交流,与知名高校联合培养,采取交流挂职、专业培训和微课堂相结合,与两所高校分层级联合开展6期400余人次专业培训,培训后各学员以微讲堂形式开展再培训,扩大受众面,提升从业人员技术和管理水平,壮大新能源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夯实新能源业务发展的人才基础。
塔里木油田建立引才工作小组,坚持“一人一方案”,引进“三新”成熟人才、优秀毕业生;结合油田新能源项目和数字油田建设,通过“人才+工程”的方式,培养拔尖(骨干)人才;建立多渠道带徒机制和新员工入职集中培训、轮岗交替培养模式,让新员工快速成长成才。此外,塔里木油田重点实施干部能力提升及人才储备培养,组织技术专家后备人才参加行业高端论坛、研修培训,常态化参加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培训。
玉门油田建成了以服务新能源产业发展为主体功能的玉门油田培训学校,包括新能源电站110千伏模拟升压变电实训场、新能源综合实训场在内的24个专业实训场,可对新能源及油气田生产方面共36个工种开展职业技能实训。该培训学校的新能源、安全等11个专业获批成为国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
燃料油公司搭建“双碳三新”人才培养体系,与中国石油大学等高校成立研究生工作站,签订联合培养协议;探索“人才+项目”培训模式,推荐优秀人才参加业内权威学术论坛,深入了解高碳新材料、生物航煤等领域新技术新工艺,逐步提升企业技术实力和业内影响力;积极组织参与炼化企业重大项目攻关,为“双碳三新”人才提供实践平台。
宝鸡钢管根据新能源业务发展需求,大力推行前移用户、下移生产“两移”机制,积极推动材料、检测、焊接等主干专业人员向风、光、电、氢等领域培训转岗,内部盘活人力资源,有力保障了国内首条双工艺新能源焊管生产线在秦皇岛竣工投产;一对一“定制化”培养新能源骨干人才,攻关开发出的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填补了中国石油新型风力发电装备的空白。
江苏销售2023年已举办新能源人才培训25期,共计587人次参加,引进新能源人才35人,锻造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新能源人才队伍。该公司坚持业务发展人才先行,以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为指引,研究制定新能源人才培养方案;科学编制高校毕业生招聘计划,将新增员工计划向新能源业务领域倾斜;聚焦新能源业务人才结构优化“抓培养”。
深圳新能源研究院运用“全球猎聘+公开选聘+内部转聘”多维路径,实现365天24小时滚动招聘(点击进入招聘页面),引进多名高级专家,建立与国家电投、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在氢能、智慧能源等多领域深度合作机制,持续开展攻关研究;联合培养工程硕博士5人,聚焦青年人才成长特点,率先制定新员工180天培养计划,提升新员工企业归属感和认同感;成功举办“鹏城新能源讲坛”系列活动,有力推动新能源从业者交流思想、碰撞智慧、探索创新,打造高端学术技术交流平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